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
很多白友第一次拿到检查申请单,看见“皮肤镜”又看见“皮肤CT”,就犯嘀咕:不是都做皮肤吗,为啥还得来两次?其实这两个小仪器各管一段路,咱们医生把它们比作望远镜和显微镜,一个看个整体轮廓,一个钻到细胞里头,才拼得出白斑真正的底牌。先说皮肤镜,这玩意儿长得像支小手电,一百倍放大后对准白斑,马上能看到毛根周围有没有残留的黑点、毛细血管是不是打成了网状、边界有没有锯齿,甚至能捕捉到肉眼瞧不出的颜色变化。色素岛、碎裂网状色素、毛囊口色素沉着这些信号一旦出现,我们常常能提前几周到几个月摸到早期白癜风的苗头,帮患者把“还在线的黑素细胞”及时抓回来。顺带提一句,寻常型、节段型在这个镜头下表现差别挺大,有经验的医生一眼就能分个八九不离十。
再讲皮肤CT,它还有个学名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”,听着拗口,其实原理像给皮肤做无创切片。躺在检查床上,探头轻贴患处,一束激光逐层扫描,很快就能看到一张张横截面微图,从角质层一直扫到真皮交界。黑素细胞到底死没死、是睡了还是醒了,基底膜有没有空泡,炎症细胞有没有跑出来打群架,电脑里都投屏给你看,就像钻进工厂车间点人头。对面积大、边缘模糊、反反复三年都没动静的顽固白斑,CT给出的深度情报能帮医生决定是继续外用药、加光疗,还是干脆做个表皮移植。
想一句话记清楚?皮肤镜适合快速初筛,哄你进门发现“疑似”;皮肤CT负责深度侦察,把细胞级别的真相当面揭晓。
有时候门诊里会遇到家长推着孩子进来,说在县里做了皮肤镜,医生说是白癜风,结果到了我这儿,一做CT又发现黑素细胞密度其实尚在,还处于发展早期,可以先把光疗提上日程,根本就不必慌着做移植。反过来,也遇过脸上几块小点点,镜下医生说再观察,可CT一看十几层基底黑素已经空壳,毛囊漏斗部也见不到色素影子,就得立刻联合系统用药,窗口期一天都不能拖。
刚发现小指头盖大的一块淡白色斑,别急,先去照个皮肤镜,看见毛孔口还有黑点,大概率是早期的“淡皮损期”,外用药加308准分子光足够。若边界开始飘像烟雾,颜色瓷白,这时补做个CT,发现黑素密度降到正常一半以下,就得考虑加入调节免疫的口服小分子制剂。再说头顶发际线突然白了拇指盖大两块,镜下没看到残存色素岛,但CT告诉你毛囊里还有黑色素细胞巢,那就还有希望用毛囊激活疗法,而不是一棒子打死。
随访过程中也常用这两兄弟轮班上岗:治疗三个月,镜下看见色素岛慢慢变大、连成网,就说明外用药在起效;CT再过半年复查,一旦基底黑素密度恢复接近正常,可以考虑减少治疗频次。双镜联手,既不让患者多做无用功,也避免了治疗不足。
听到这里,有白友会问:天天跑检查是不是受罪?其实俩检查都不疼不流血,一两分钟就能完事,皮肤镜连水都不用擦,皮肤CT也只在探头涂透明胶,拍下来的图当天就能打印。整个过程就像拍个自拍,医生当场指给你看,省得回家瞎猜。
后提醒一句,不管是镜还是CT,只是医生的“侦察兵”,真正下作战图的还得结合病史、伍德灯、自身抗体检测等。把光疗、药物、表皮移植这些方案摆成一排,根据影像、根据个体差异、根据以往反应“排兵布阵”,才能让每一块白斑都收到量身定制的治疗指令。
如果还有疑问,或者想确认自己适不适合加做CT,随时点进对话窗口,把照片和报告传过来,让线上医生帮你把关,别让小疑问拖成大问题。



156321424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