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家庄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
很多病友一看白斑往外长,心里着急,马上上网买台uvb灯照,觉得反正医院也是紫外线,自己照还能省钱省事。先别急,皮肤报警期怕的就是“自己加码”。在进展期,黑色素细胞本来就处于被免疫误伤的状态,随便加紫外线等于把火苗再往上浇油:能量过小见不到效,能量过大立刻红痒起泡,边界往外扩的速度比来医院打针还快。再加上家里没有Wood灯、皮肤镜,你判断不出哪片“快好了”、哪片“正在炸”。所以稳的做法是把灯先放抽屉,带着近三个月的照片来院面诊,由本院医生用灯检查后再说。
那是不是所有扩散都得先停了光疗?也不全对。少数人白斑颜色像粉笔一样死白,又有液氮或火针点状复色,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开小剂量311窄谱uvb,一周两次,能量从0.3J起步,一点点往上加,像调音一样找临界点。自己在家里没有微电脑控时、控距,皮肤被晒痛后才停,刺激出的“应激激素反跳”反而让体内酪氨酸酶暴跌,结果就是面积越照越大。
在家里可以用三步自测:先关灯拿手机手电贴着皮肤斜照,若边界有淡灰白色晕环、像毛玻璃一样的扩散带,多半还在快跑;再用牙签轻刮边缘,有麸皮样脱屑且一刮就红,说明炎症因子正活跃;后看看近一个月同部位照片,斑点数净增达三颗或成片连成大斑,就属于“红灯期”。符合其中两条以上,就别急着开机器,先吃稳定药把免疫按住再说。
还有些患者疑惑:“我已经吃了两个月的激素,是不是算稳定?”别只看日历,关键指标是:边界一年没变或只有极细微内缩、Wood灯下扩散带完全消失、同色岛逐渐变圆、而且连续两次复诊照片对比无明显新斑生成。只有这四种现象同时满足,家用窄谱uvb才相对安全。不然就像球员没系鞋带就去冲刺,摔得更快。
日志不是走形式。去年有位小伙子坚持三周不记,结果一口气从0.5J加到1.5J,手臂出现密集水泡,脱痂后色素不仅没长,反而留下浅白瘢痕。医生一看日志空白,只能从头来,时间等于白白浪费。
再说怎么照:先洗手带一次性手套,保持灯距15厘米左右,时间从30秒起步,首次照完24小时内白斑边缘只能出现很淡的红晕,若红得发紫立即回医院下调剂量。每隔48小时照一次,连续两周若无淡粉色则为低反应,可上调10%能量;若出现米粒大水泡就停三天并涂温和润肤霜,待红斑消退再继续。
第一节点是开始光疗后第七天,用手机拍同光源同角度照片,用尺子量大斑直径、拍照加标尺上传网络问诊,医生会告诉你调不调剂量、要不要加口服调节。第二个节点是第28天,如果四字口诀“淡、晕、绒、蛋”,即边界变淡、边界外围晕环变窄、皮损出现细小黑绒点、白斑中央冒出鹌鹑蛋大小暗褐色,就算初步起效,可把频率降至隔日一次保住战果。
期间别同步擦各种民间油膏,像补骨脂泡酒精、鲜姜汁这些高刺激物一上,紫外光会把炎症放大十倍。实在觉得干痒,就晚上轻拍保湿乳,白天照灯前先擦掉,省得油脂折射能量不均。
照灯半年后,不少人会进入平台期,此时不要“加大剂量硬干”,可以改成每周保养一次维稳,同时增加点阵激光或微针导入少量维铜酸,目的是重新唤醒“疲劳”的毛囊黑素干细胞。这个阶段就像打完一场篮球,给肌肉做拉伸,比猛冲更管用。
后提醒一句:灯再好也要人盯着。冰箱里过期的牛奶谁也不敢喝,过期的治疗理念更不能硬撑。实在把握不准,手机拍照线上发给医生,比你自己熬夜看贴效率高多了。把它当成定闹钟:每天三分钟,自己安心,医生也省心。



15632142458